美國留學的語言與文化衝擊

相信所有出國留學或在海外生活的人,一定都多少體驗過語言和文化上的衝擊。這些衝擊有些很有趣可以拿來說笑,有些很嚴重不能一笑置之。在出國以前,或多或少能預期到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會帶來一些困擾,但總是要真正體驗過才知道如何應對進退。這篇文章將分享我自己在史丹佛念書、在加州生活的一些經驗,並提出我的個人心法。娛樂之餘,希望也能幫助到準備留學、正在留學,以及在海外打拼的莘莘學子。

Lecture in a classroom.
材料系的擴散課 (不重要😆)

校園裡

課堂上

在課堂上,如果只是聽老師講課,這是大家都最熟悉的,就是依賴英語聽力,大部分的人在這個部分都不會遇到太大的問題。但如果是分組討論,或是小組project,就不免要開金口,向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。其實根據我個人經驗,在大學裡應該是最友善的環境,因為多數的學校應該都大力倡導文化多元性(diversity)和政治正確(political correctness),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同學們,都會非常體諒你。因此,我覺得應該好好把握在課堂或小組討論的機會,當作練習自己口語表達能力的地方。

Group discussion in class.
課堂小組討論

社交活動 (social events)

美國大學大多會有許多的社交活動,不論是自己的科系、學校各種單位、學生各種團體,都時常會舉辦快樂時光的活動 (happy hour),這樣翻譯好像有點怪,但管他的。這些活動通常都主打免費的食物和飲料 (free food),吸引課業繁忙的同學們來參加,藉此認識新朋友,或是幫助各單位宣傳自己的活動或計畫 (program)。這種場合,就是I人(內向者)的地獄,aka大型尬聊現場。身為一個母語是中文的人,通常有幾個選擇:

  • A. 主動找陌生人搭話、聊天
  • B. 睜大眼睛尋找聚在一塊的中國人,用中文尬聊
  • C. 來回掃蕩拿食物飲料的長桌,狂吃猛吃
  • D. 在角落縮成一團,靜靜地吃

這幾種選擇我都做過,而當你勇敢的選擇(A)時,有時候總會遇到講話很快或是英文有口音的人,如果還勉強聽得懂,還可以偶爾尬笑,稍微雞同鴨講。但如果完全聽不懂,就只好互相??????,找機會盡快逃離現場。

找工作

最後,是牽扯到未來有沒有飯吃的重要場合 (high-stakes situation),例如,跟參加徵才活動的公司員工代表一對一聊天 (one-on-one),這種聊天又可以分為在徵才活動現場直接對談,或是公司有預先釋出時段,預約大概15分鐘的面談時間,讓你問公司員工代表任何問題。如果對方覺得你不錯,可能會隨機考你幾個問題,回答得不錯的話,直接發面試機會給你。

剛到美國沒多久,大部分的學生就已經要開始為隔年暑假的實習機會做準備,這個時期對留學菜雞來說應該是最有挑戰性的時候。不論是在上面提到的一對一聊天,抑或是正式的面試中,難免都會有語無倫次或聽不懂對方說甚麼的時候。這時候也只能盡量擠出幾個字,或是有禮貌地請對方再重複一次。總而言之,不斷地累積經驗,一定會越來越習慣上手的。

校園外

商店、超市、餐廳

我自己覺得美國和台灣一個很大的差異,就是店員會和你打招呼,而且你通常也要回應對方,才顯得有禮貌。而我說的回應,是真的要回話,不是像台灣可能點頭致意就好。在美國,和人打招呼有很多種句子可以用,最常見的就是「How are you?」,也是在商店或超市最常使用的。就連這麼簡單的一句話,我平常其實也都不確定到底怎麼念,都是含糊地念過去,直到看了這個影片How are you怎麼念,才終於學會。但如果是經常會見到面的同學或朋友,通常會問「How’s it going?」,更熟的朋友或是比較chill的路人,可能會跟你說「Tsup?」(讀作ㄘㄚㄅ,What’s up的簡稱)。

再來就是餐廳結帳要給小費、美國習慣桌邊買單,但關於小費有太多細節可以探究,在這邊就不深入探討了。關於桌邊買單的話,我自己鬧了一次笑話。上次回台灣跟朋友吃飯,吃飽的時候我就說可以叫服務生過來買單了,朋友就說:「呃...在台灣的話我們通常在櫃檯買單...」。讓我感到非常尷尬,算是某種逆向文化衝擊 🙂

辦事處

身為一個留學生,經常需要和美國政府打交道,不論是開車前要考駕照、工作領薪水前要辦社會安全卡(類似身分證)、或是各種簽證或銀行辦事。這種場合有時候必須要嚴肅一點,所以最好不要表達不清楚又嘻皮笑臉的(小心被打),哦不,我是說小心對方不讓你辦事。面對這種情況,我建議都是在出門前就先上網做好功課。對留學生很重要的一些事務,網路上都可以找到相當多的資源和分享。做好功課,也知道幾個常用的專有名詞,到了現場就比較容易進入狀況,把事情辦好啦!

Me getting my driver license.
輕鬆考到加州駕照的ME和快樂夥伴

所有人

美國是一個很愛跟陌生人搭話的國家(至少加州是如此),在各種場合,和見到面的人打個招呼,多講兩三句話,對方也會覺得你很友善。上個月,我去了夏威夷旅遊,要去旅館叫了Uber。見到司機,沒講幾句話,他就問我是不是從加州來的?我說對,問他怎麼知道,他就說一個感覺。看來,我在加州生活三年,也慢慢融入了呢!(或者司機只是隨便瞎猜我自以為是)

結語

出國留學或生活,本來就是要體驗不一樣的文化、不同的觀點。雖然語言或文化的差異,有時候會帶來困擾和阻礙。受到委屈時,要勇於為自己發聲,就算英文不夠好,也要努力試著溝通、解決問題,很多時候,也會遇到好心又熱心的路人幫忙你。

即使剛開始極度不適應,只要抱持正確的心態,對自己有信心(告訴自己你只是英文還不夠好,不是笨蛋)、互相尊重、並且不用過於在意不友善或奇怪的人,那我相信經過不斷地練習和學習,終將看清語言與文化的差異點,成為文化的兩棲(或多棲)動物。


Kyle Lin
Written by Kyle Lin

A life-long student, nerd, and explorer.